認識骨質疏鬆/文:王世杰醫師

認識骨質疏鬆/文:王世杰醫師

(關鍵字:骨質疏鬆、髖骨骨折、骨密度、鈣質、維生素D3)

認識骨質疏鬆/文:王世杰醫師

 

  

目錄:

1骨質疏鬆症的診斷 

2、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 

3、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是一種因骨骼強度減弱致使個人增加骨折危險性的疾病。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20歲至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開始隨年紀逐漸減少,而女性停經後因為女性荷爾蒙減少,也會使骨質流失速度更快。一但骨量流失的速度過快,會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導致骨骼強度減弱,就稱之為「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目前被認定是全球第二大的重要流行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而在台灣更是如此。其盛行率會隨著人口老化逐日漸增,而台灣的老年人口(年齡大於65歲)自2013年底已突破12%,人口老化之速度高居世界第二位,預估在2025年將達到500萬的老年人口,再加上國人鈣攝取普遍不足,因此推估2025年台灣50歲以上骨質疏鬆症高風險族群將高達42%,這顯然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國家公共衛生議題。

 

骨質疏鬆可以稱為「隱形殺手」,因為在尚未造成任何身體影響前是幾乎沒有症狀,但是其最壞的結果就是造成身體各部位的「骨折」,而其中以「脊椎體」及「髖部」骨折最為嚴重。近期的研究也顯示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高居亞洲區第一名,及全世界的第九名,屬於高流行率地區。更重要的是,一旦發生骨折便會明顯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進而增加死亡率。根據健保署1999年所紀錄,發生髖部骨折的老人在一年內的死亡率,女性約為15%,而男性更高達22%,其死因多是因長期臥床引發感染所致,不可不慎!

預約免費諮詢

骨質疏鬆症的診斷

骨質疏鬆症的診斷主要是依據臨床病史證實為「低創傷性」骨折,或依據骨密度T值小於或等於-2.5來做判定。目前公認最標準的檢查方式為中軸型的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至於一般常聽到用在腳踝處的定量超音波骨密儀器(QUS)則僅適合當作初步篩檢工具,不能拿來確診骨質疏鬆症。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身體檢查來篩檢是否為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1)測量身高,如果現在身高矮於年輕時身高超過3公分以上者,則應當懷疑有骨質疏鬆。(2)牆與頭枕部間距,這是篩檢潛伏性胸椎壓迫性骨折的快速方法。請受檢者靠牆站立,肩、臀與腳跟貼緊牆壁、兩眼自然平視,此時測量頭後枕部與牆壁的水平間距。正常人應當幾乎沒有距離或小於1公分,如果距離超過3公分要強烈懷疑,超過6公分時(或是一個拳頭距離)幾乎可以肯定為異常。

預約免費諮詢

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

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包括:停經後婦女、65歲以上老人、菸酒攝取過量、缺乏運動及日曬、鈣質或維生素D攝取不足、特定藥物或疾病患者。因此在預防上,務必先做到戒菸戒酒,並多從事「負重」運動,強化骨骼,例如:健走、慢跑、跳繩、伏地挺身、舉啞鈴等。適當的日曬可以增加體內維生素D的轉化,因此建議可以在每天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2點以後,不要擦防曬乳,曬太陽約10到20分鐘,但注意不要曬傷。另外,記得從年輕就要開始儲存「骨本」,根據研究顯示,在年輕時期能多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至少10年,因此要從小養成高鈣飲食的好習慣。

 

認識骨質疏鬆/文:王世杰醫師

預約免費諮詢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

攝取足量鈣質維生素D3是保健骨骼的根本之道,也可以有效降低骨折的風險。美國骨質疏鬆症基金會(NOF)和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建議,50歲以上成人每日至少需攝取飲食鈣量 1200毫克(包括鈣片補充劑量)和維生素D 800至1000 國際單位,但切記勿過量攝取。一般容易取得的高鈣飲食包括:牛奶或起司(乳製品)、黑芝麻、小魚、傳統豆腐、深綠色蔬菜等。而維生素D除了剛才提到的日曬之外,飲食則可多挑選日曬過後的菇類,或深海魚(如鮭魚、鮪魚、鱈魚等)。

 

目前已有許多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可以有效減少脊椎及其他處之骨折,但必須要注意的是,不論任何種類的藥物,都必須接受治療一年以上才真正可達到減少骨折之效果,不宜太早停藥,而且累積的藥量若是不及一半,就幾乎沒有效果。然而目前台灣健保署對於骨鬆專用藥物的給付規範仍算嚴格,因此若有相關用藥需求或疑問之患者,建議可先諮詢相關專科醫師。

預約免費諮詢

(關鍵字:骨質疏鬆、髖骨骨折、骨密度、鈣質、維生素D3)

您可能也喜歡的文章:

 ➤做什麼運動才可以減肥呢?/文:陳韋螢醫師
➤減重減到骨質疏鬆?!/文:沈孟娟醫師
 ➤減肥食量控制小撇步有哪些?/文:許錦銓醫師

YouTueb潮代診所IG潮代診所林黑潮醫師-潮代診所黑減重術潮代診所預約免費諮詢想減肥Blog

 

來留言吧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