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尿蛋白、蛋白尿、偽陽性、姿態性、病理性、定性、定量)
|
健康成人每天正常可排泄少量的「蛋白質」到尿液中,這就是我們所稱的「尿蛋白(Urine protein)」,每天約為80~150毫克,其中40%是高分子量的白蛋白、20%是低分子量的蛋白質(如:免疫球蛋白)、40%是由末端腎小管所分泌的特殊黏蛋白。對成人而言,當每天從尿中排出的蛋白質總量大於150毫克時,就可稱為「蛋白尿(Proteinuria)」,也就是一種異常狀態。
蛋白尿的發生可以是暫時的,也可以是持續的。在健康檢查中所發現的輕微蛋白尿大多是短暫且無害的,我們稱之為良性的蛋白尿。這類蛋白尿的出現常是因為尿液偏鹼或偏濃(水喝太少)、月經前後所產生的「偽陽性」現象,實際上並沒有過量的蛋白質跑到尿液中。某些情況下也會出現「暫時性」或「功能性」的蛋白尿,如:脫水、發燒、泌尿道感染、激烈運動後、洗澡後、近期吃止痛藥、懷孕等,這類蛋白尿只要潛在原因解除後就會恢復正常。
另外,有一種特殊的良性蛋白尿好發在高瘦的年輕男性(青少年為主),稱為「姿態性」蛋白尿,這是因為和身體姿勢改變有關,最大的特色是早上一起床不會出現問題,當長時間活動、站立、走路或運動後就會開始出現蛋白尿,但是當躺平一段時間後蛋白尿又會消失。這類問題多數不需要特別處理,僅需定期追蹤,但約十至二十年蛋白尿才會逐漸消失。
最後,大家最要小心的是「病理性」蛋白尿,也就是特定疾病破壞「腎絲球」或「腎小管」所造成的,其中有很多疾病都是慢性且不可逆的問題,但是可以透過積極治療而穩定控制,如:糖尿病、高血壓、紅斑性狼瘡等。也有些是特殊的白血病所造成的蛋白尿,這是因為疾病本身製造出過多小分子量的免疫球蛋白而滲出至尿液中。
尿蛋白的檢驗可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檢查方式,而健康體檢或例行性檢查中的尿液試紙(Urine dipstick)就是屬於「定性」檢查,好處是方便、容易操作、價格便宜,但其缺點是容易出現偽陽性(如上述所提)、且僅能偵測到白蛋白的部分。
尿液試紙也約略可以推估尿蛋白的濃度(半定量),而報告中的「+」號就是表示當下尿蛋白的濃度,「+」號越多表示濃度越高,但卻不見得代表尿蛋白的全天總排泄量就一定比較多喔。
若有臨床上疑慮,醫師會特別安排「定量」檢查以確定是否為真的蛋白尿,過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請病患完整收集24小時的尿液,雖然最為精準明確,但是操作麻煩且遵從性不高,因此僅適用在住院病人使用。另一種定量檢查是,透過單次尿液計算尿蛋白與尿中肌酐酸的比例來推估全天尿蛋白的總量,方便且簡單,相當適合使用在一般門診病患,目前糖尿病和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都是以這種方式來定期追蹤蛋白尿。
尿液會產生泡泡是與表面張力增加有關,因此當尿中蛋白質濃度增加時,泡泡就不容易消失,但是卻不見得就代表腎臟出問題。尿液濃度的變化也與水分相關,若水分不夠甚至輕微脫水也容易產生泡泡,尤其早上起床的第一泡尿,經過一夜的濃縮後也容易起泡。
其實夠嚴重的蛋白尿是會伴隨許多症狀,也反映可能的潛在疾病,如:下肢或全身水腫、血尿、全身疲倦、異常高血壓、腎功能變差等。
(關鍵字:尿蛋白、蛋白尿、偽陽性、姿態性、病理性、定性、定量)
您可能也喜歡的文章:
➤ 認識攝護腺肥大/文:洪啟偉醫師
➤ 肥胖與流感無關?/文:沈孟娟醫師
➤ 細菌性腸胃炎/文:黃瀚霆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