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腸息肉可能生長在大腸的任何位置,但大多出現在大腸左側與直腸中。雖然大多數的大腸息肉不會轉變為大腸癌,某些類型則可能是癌前病變的徵兆,因此切除大腸息肉可能會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依照病理的變化,分為:
.發炎型息肉,良性
.增生型息肉,良性
.腺瘤型息肉,最有癌變可能性
依照流行病學研究,大腸息肉形成的原因主要與遺傳、飲食習慣有關,如下:
1、50歲以上
2、有大腸息肉病史或家族史
3、大腸癌家族史
4、高脂肪、紅肉飲食
5、抽菸
6、喝酒
7、體重過重
8、缺乏運動
大多數胃腸道內的息肉並不會有症狀,很多人是在健康檢查時發現。長在乙狀結腸、直腸、肛門息肉由於較硬的糞便通過而破裂,出現血便、肛門出血等症狀。
大腸息肉通常在長得較大時才會引起症狀,因此大腸內視鏡檢查對於預防大腸癌十分重要。而大腸息肉可能發生的症狀包括:血便、多餘的黏液、排便習慣改變(排便頻率等)、下腹部疼痛。
1.胃鏡、大腸鏡是偵測胃息肉和大腸息肉的利器。
2.膠囊內視鏡也可診斷息肉的存在。
3.腹部超音波掃描是篩檢膽囊息肉的首選,息肉的大小、數目、位置皆可清楚呈現。
1.內視鏡醫療愈來愈進步,大多數切除息肉並不需要外科手術。
2.大腸鏡檢查發現息肉時,可同時將息肉切除。
3.切割後的息肉加藉病理分析以分辨良性或惡性息肉,作為日後追蹤依據。
在大腸鏡檢查時發現的息肉,大部分可以同時完全切除,切除的息肉組織也會再進一步檢查是否有癌變。
息肉切除後,醫師也會根據切除組織的大小、數量、型態等各種因素,決定病患須接受下一次大腸鏡檢查的時間或次數。
流行病學研究,現代人的胃腸道息肉是因為食物與消化道接觸的時間拉長有關:
.少吃油膩難消化的食物
.少吃高溫燒烤油炸食物
.少吃醃漬、加工食品
.高纖、多蔬果飲食
.多喝水
.不抽菸
.少飲酒
.維持正常BMI值與腰圍
您可能也喜歡的文章:
➤別來蚊恙/文:黃瀚霆醫師 | |
➤胃酸與減重/文:洪啟偉醫師 | |
➤德國麻疹/文:王世杰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