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這一年,在國人的努力之下,我們並沒有讓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的疫情蔓延,多數人依舊能維持正常生活,同時也因為大眾的防疫知識提升,今年冬季流感的發生率也比往年大幅減低,但卻有一個也不容忽視的疾病個案數默默在增加,甚至已經達到近兩年來的新高,症狀輕者可能像是小感冒般,但重者則是有致命的可能,這個疾病就是我們這次要介紹的主題「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
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一種單股RNA病毒,和腮腺炎病毒、德國麻疹病毒同屬於副黏膜病毒科(Paramyxoviridae),根據病毒表面蛋白不同,可分為A、B兩型,通常A型較為流行。
人類是 RSV 的唯一宿主,所有年齡層都可能感染,除了常見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外,同時也是老年人常見感染病毒中,僅次於流感病毒之病原體。幾乎所有人於2歲前都曾感染過RSV,且之後並不會免疫,仍可能重複感染,感染後症狀通常不嚴重,容易產生嚴重症狀的高危險群為:
● 早產兒
● 小於 2 歲併有先天性心臟病或慢性肺病的孩童
●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
● 免疫力低下者(例如:器官移植者、進行化療者、HIV 患者等)
● 心肺疾病患者
根據統計,在5歲以下的孩童,RSV是最常見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疾病,急診就醫與住院的比率甚至超過流感,少數更嚴重者甚至需要住加護病房。一般來說,年紀越大的孩童,感染率以及嚴重度也會越低。
● 飛沫傳染:可藉由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散布之飛沫,接觸到其他人的眼結膜、鼻黏膜或口腔等而傳染。
● 接觸傳染:也可藉由直接接觸到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例如:親吻臉部等),或是間接接觸到環境中受RSV汙染之表面或物體(例如:門把、玩具等), 再觸摸眼口鼻等處而傳染。
RSV 能造成多種不同的呼吸道疾病,一般會先出現流鼻水、食慾降低,約過 1 至 3 天後出現咳嗽、打噴嚏、發燒,並可能併有哮喘,年齡極小的嬰幼兒則可能僅出現易怒、活動力降低和呼吸困難症狀,嚴重者可能會產生細支氣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疾病,甚至需要住院使用呼吸器住加護病房治療。一般感染後約 1 至 2 週可康復。有些醫學期刊認為,感染RSV會對肺部發育有不良的影響,更有可能提高未來發生氣喘的機率。
目前治療RSV感染以「症狀治療」為主,包括水份和電解質補充、呼吸治療、氣管擴張劑、類固醇…等等都可視情況使用。有種吸入性的抗病毒藥叫 ribavirin ,價格昂貴但不一定有效,因此預防感染比治療更重要。若有合併續發性細菌感染(肺炎、中耳炎、鼻竇炎…),視情況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
● 勤洗手:可藉由酒精乾洗手或肥皂搓洗 20~30 秒清除病毒。
● 定期環境清潔:常碰觸的門把、桌椅、玩具等等進行定期消毒,保持環境通風。
● 流行期間減少外出、避免人潮密集或通風不良的場所。
● 嬰幼兒多哺育母乳:母乳中的多種免疫球蛋白能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 目前沒疫苗,但有免疫球蛋白單株抗體(palivizumab):針對高危險群的嬰幼兒或兒童才考慮(早產、小於 2 歲合併慢性肺病或先天性心臟病、免疫力低下),可降低感染後發生嚴重症狀的機率。
您可能也喜歡的文章:
➤兒童腎病症候群/文:許錦銓醫師 | |
➤喝高蛋白飲可以減肥、可以增肌減脂嗎?/文:陳韋螢醫師 | |
➤屁股痛痛麻麻的?淺談梨狀肌症候群/文:沈孟娟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