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蕁麻疹、風疹、過敏、血管性水腫)
|
蕁麻疹(Hives/Urticaria),台語稱「起清膜」,跟麻疹或是德國麻疹都沒有關係,是個生活中很常見的疾病,大約有每五個人就有一位終其一生必定有過蕁麻疹發作的經驗,發作的起因是由於身體免疫系統的肥大細胞(Mast cell)受到某些特定的刺激,產生過敏反應而釋放出的部分化學因子所導致,其中最重要的是組織胺(Histamine),會造成皮膚局部發癢、紅腫,這樣的症狀時常很快就出現,但也會在數個小時內就消失,就如同風一般,來得快去得也快,因此又俗稱做「風疹」或「風疹塊」。
■ 皮膚外觀變化
皮膚出現平坦隆起形狀不規則的斑塊,斑塊伴隨強烈的搔癢感,有時外觀發紅並且在斑塊中心顏色會較淺,斑塊有時會持續擴大範圍、甚至會彼此融合成更大的斑塊。搔癢感通常是最令人困擾的症狀,甚至會影響到學習、工作或睡眠。
假使還出現發燒、關節或皮膚疼痛、水泡、瘀青等等情況,那就要小心是另一種情況「蕁麻疹性血管炎」(Urticarial Vasculitis)。
■ 血管性水腫
大約有一半的蕁麻疹病患還會出現血管性水腫,影響的是皮膚的更深層部位,外觀上可能會看到:
1. 臉部、眼皮、耳朵、嘴巴、手腳或是會陰部浮腫。
2. 浮腫的部位時常只有身體的單側或是兩側的嚴重度不同,不對稱。
3. 浮腫的部位會感到不適或是腫脹感、有時會微微發紅也可能外觀顏色無異常。
如果除了上述的外表變化之外,還出現以下症狀,代表是較嚴重的情形,記得要盡速就醫,否則有時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1. 呼吸困難 2. 喉嚨緊縮感 3. 噁心感或嘔吐 4. 腹部絞痛 5. 暈倒
■ 急性蕁麻疹
多數的蕁麻疹都屬於急性,症狀持續的時間通常不超過數天或頂多一至兩週。以下是常見可能誘發急性蕁麻疹發作的因子:
1. 感染:尤其在孩童族群,約八成以上的急性蕁麻疹是病毒感染(甚至是一般感冒的病毒也會)造成。
2. 藥物:常見如抗生素、止痛藥、顯影劑、麻醉藥物
3. 蚊蟲叮咬
4. 食物
5. 其他:某些造成過敏的物質不一定有進入體內,只是皮膚接觸到也會引發蕁麻疹,比如有些人被貓狗舔到就會過敏、有些人戴了乳膠手套會過敏…等等。
6.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大多找不到明確的誘發原因,症狀持續至少超過六週,甚至數年。通常不會進展到前面提到危及性命的程度,但是對於患者無論是生理或是心理都是很大的困擾。
少數情況下的慢性蕁麻疹其實是代表身體有其他疾病,比如甲狀腺、肝臟、自體免疫等其他系統的疾病,或者是慢性感染。
■ 慢性誘發性蕁麻疹
某些人的蕁麻疹並非特定物質,而是某些物理狀態變化所導致,如:
1. 身體溫度改變 2. 汗液 3. 震動 4. 壓迫 5. 運動 6. 陽光 7. 水
1. 藥物治療
2. 避免接觸到刺激來源:根據前面內容來看,幾乎任何有形無形的原因都可能刺激蕁麻疹發作,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因此會被誘發過敏的原因也不同,只能在每次發作的時候去觀察推敲,到底每次發作前是否有什麼人事時地物的共通之處,可能就是過敏原,之後就盡量降低接觸的機會。
(關鍵字:蕁麻疹、風疹、過敏、血管性水腫)
您可能也喜歡的文章:
➤1分鐘學會!最有效的快走減肥法,比跳舞減肥還簡單的減重運動「搖滾健走」/文:林黑潮醫師 | |
➤海洋性貧血是什麼?我要如何治療與診斷?/文:蘇昇豊醫師 | |
➤肝硬化常見併發症/文:洪啟偉醫師 |